纳豆激酶:掀起心脑血管保健新风暴!市场前景与科学依据双解析

发布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05日
分类 产业新知

1980年,日本心脑血管专家须见洋行博士在进行溶栓药物实验时,意外将纳豆提取物加入人工血栓样本中。仅仅三个小时后,他惊讶地发现血栓被溶解了2厘米——同样的效果使用常规溶栓剂尿激酶通常需要近两天。纳豆提取物的溶栓速度达到了尿激酶的19倍。这个后来被称为“两点半实验”的偶然事件,正式拉开了纳豆激酶作为高效溶栓物质的研究序幕。

须见洋行博士发现纳豆中的强效溶栓成分后,将其命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这是一种从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lnatto)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由275个氨基酸按照固定排列方式组成,分子量为27724道尔顿。

随后多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其健康益处。例如,株式会社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与韩国延世大学心脑血管疾病中心的合作研究表明,纳豆激酶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提示其可能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纳豆激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溶栓能力。研究表明,纳豆激酶的纤溶活性是纤维蛋白溶酶的4倍!

纳豆激酶的溶栓机制多元而全面:

  • 它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t-PA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直接溶解血栓;
  • 同时将人体内的尿激酶原激活为尿激酶,尿激酶与t-PA一同激活纤溶酶原,达到溶解血栓的效果。

纳豆激酶只溶解血栓的主体物质纤维蛋白,不水解血浆纤维蛋白原,所以不会引发出血的危险。这一点是临床溶栓药剂所普遍缺失的。

此外,纳豆激酶还具备抗炎与抗氧化功能,可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和NF-κB信号通路,减少活性氧(ROS)生成,缓解血管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