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王”卻超一半人體內不足?深度解碼“鎂”

鎂(Mg)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元素,作為細胞內含量第二的陽離子,它是300多種酶促反應的輔助因數。從能量產生到蛋白質合成,從基因調控到骨骼維持,從神經傳導到肌肉收縮,鎂幾乎參與了所有關鍵生理過程。儘管鎂如此重要,但現代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使得鎂缺乏成為全球性問題。研究表明,我國18-64歲成年人膳食鎂攝入不足比例高達60%,美國消費者的鎂攝入量也僅為建議量的一半。
鎂在人體內分佈廣泛,約50%存在於骨骼中,其餘主要分佈在軟組織和其他器官中,只有1%在血液中。作為能量代謝的關鍵因數,鎂參與三磷酸腺苷(ATP)的活化,這是所有細胞能量的來源。缺乏鎂會嚴重阻礙能量代謝,影響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在神經肌肉功能方面,鎂調節神經遞質釋放和肌肉收縮,幫助維持正常心律,緩解肌肉痙攣和緊張。鎂還是天然的抗焦慮礦物,能夠調節壓力反應系統。
對骨骼健康而言,鎂與鈣協同工作,沒有足夠的鎂,鈣就無法有效構建骨骼和防止骨質疏鬆。研究表明,鎂缺乏會影響骨密度,增加骨折風險。
補鎂首先應該考慮從平衡膳食結構開始。許多天然食物富含鎂元素,包括:
✅深綠色葉菜:菠菜、芥菜、小白菜、韭菜等;
✅堅果和種子:南瓜子(100克含376毫克鎂)、核桃、葵花籽、花生;
✅豆類和全穀物:黑豆、黃豆、紅豆、蕎麥、燕麥、小米;
✅海產品:海帶、紫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