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天價”保健品:看不見的微生物工廠,如何讓營養普惠大眾

我們早上服用的魚油膠囊,可能不再來自深海魚類,而是源自經過精密設計的微生物;補充的抗氧化劑,或許產自棉花植物而非化學實驗室。這就是合成生物學帶來的變革——通過設計和重構生物系統,讓細胞成為高效生產特定化合物的“微型工廠”。
近年來,合成生物學已經在保健品領域取得驚人突破。嘉必優聯合新營養發佈的《合成生物與營養健康趨勢洞察》報告指出,這項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餐桌,從概念落地為實際產品,重塑著營養健康產業的底層邏輯。
HMOs是母乳中獨有的成分,對嬰幼兒免疫系統和腸道健康至關重要。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研究人員利用微生物工廠實現了HMOs的大規模生產。
AKK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是人體腸道天然共生菌,因其在代謝調節和抗炎領域的卓越潛力,被稱為“下一代益生菌”。原衍生物公司與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合作開發了AKK001菌株。
麥角硫因是一種強大的天然抗氧化劑,存在於蘑菇和一些穀物中。現在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可以利用微生物工廠大規模生產。
合成生物學對保健品行業的重塑,遠不止是生產方式的迭代,更是一場關乎健康普惠、生態可持續與產業邏輯的深層革命。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科技向善”在健康領域的生動實踐。它打破了天然資源的稀缺壁壘,讓優質營養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它重構了產業與自然的關係,讓健康產品的誕生與生態保護不再對立。
儘管當前仍面臨成本、監管、消費認知等挑戰,但這場“造物革命”已展現出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技術的持續成熟與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合成生物學必將進一步穿透保健品行業的邊界,重新定義人類獲取健康的方式,最終在“科技賦能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交匯點上,書寫出更具溫度與廣度的產業未來。